在环保要求日益严格的今天,工业废水、生活污水等若未经处理直接排放,会对水体、土壤和生态环境造成严重污染。如何让废水达标排放,成为关乎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课题。其实,通过预处理、生化处理、深度处理这三个关键步骤,就能让废水实现 “华丽变身”,达到排放标准。
预处理是废水处理的 “第一关”,其主要目的是初步净化与分离杂质。物理处理是预处理的重要手段,工厂会在废水入口处设置格栅,拦截树枝、塑料瓶等较大的悬浮物;沉砂池则能利用重力作用,让泥沙等较重颗粒自然沉降。此外,调节池也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,它能调节废水的水质和水量。比如,某食品加工厂在生产过程中,废水的酸碱度和污染物浓度会随时间大幅波动,调节池通过均衡水质,避免后续处理工艺因冲击负荷而失效。
经过预处理的废水,还需进入生化处理环节进行核心污染物降解。好氧处理依靠活性污泥法、生物膜法等工艺,让好氧微生物 “大显身手”。这些微生物以废水中的有机物为食,将化学需氧量(COD)、生化需氧量(BOD)等污染物分解。而厌氧处理则适合处理高浓度有机废水,像酿酒厂产生的高浓度废水,通过厌氧微生物的作用,不仅能降低污染物浓度,还能产生沼气作为清洁能源。在脱氮除磷方面,生物脱氮技术利用微生物的硝化和反硝化作用,将氨氮转化为氮气排出;生物除磷则借助聚磷菌吸收废水中的磷,再通过污泥排放将其去除。
即便经过前两步处理,部分废水中仍可能残留微量污染物,这时就需要深度处理进行精准提标。物理化学法中的混凝沉淀工艺,通过添加混凝剂,使微小悬浮物聚集形成大颗粒沉淀;活性炭吸附则能有效去除残留的色度和难降解有机物。膜分离技术更是深度处理的 “利器”,反渗透膜能截留微小的离子和有机物,使出水水质达到甚至优于地表水准 Ⅳ 类标准。对于医疗废水等含有病原微生物的污水,消毒处理是最后一道保障,紫外线、臭氧等消毒方式能高效杀灭细菌和病毒。
从预处理的杂质拦截,到生化处理的污染物降解,再到深度处理的精准净化,这三个步骤环环相扣,构成了废水达标排放的完整流程。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,未来废水处理工艺将更加高效、环保,为守护绿水青山持续贡献力量。

重金属污泥稳定剂
飞灰稳定剂
高效重金属螯合剂
回到顶部
一键电话
解决方案
科研合作
关于瑞美迪